弘韬文苑丨民间借贷中自然人出借银行账户的行为会承担何种民事责任?
2023-04-25
144
显然,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出借账户行为人究竟应当承担何种民事责任,那我们来看一下司法实践中是如何认定的。
在常见的民间借贷纠纷中发现,同样是出借银行账户,但是不同法院判决结果大相径庭。判决结果包括直接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以及不承担责任等情形。
此种情形下,通常债权人与借款人约定将款项汇入他人银行账户,该出借账户行为人未从中谋取利益,案涉款项利息由借款人支付。至此,出借账户行为人在主观上未有盈利目的,客观上将其银行账户借用给借款人,随后又按照借款人的指示将款项转给他人。该银行账户其实作为一个承载款项的“容器”,用于借款人的过渡。综合以上种种,出借账户行为人虽违反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存在一定的过错,但过错程度较轻,一般法院不会将其认定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此种情形一般应用于债权人与借用账户行为人借款合同成立时,出借账户行为人明知该借款事实且同意借用,若借款人能够偿还本息,则出借账户行为人无需承担;相反,借款人的财产不足以偿还时,由出借账户行为人对不足的部分承担补充责任。
此种情形一般在于借款时三方约定,出借账户行为人明知且同意将借款款项汇入其个人名下,且从中收取一定费用以谋取自身利益;或者在三方协商的情况下,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基于错误认识交付出借账户行为人,该交付行为符合正常人的一般判断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出借账户行为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现实生活中,自然人间出借银行账号现象并不少见,一旦涉及经济纠纷,出借账户行为人仍有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律师在此提醒:出借银行账户行为有很高的法律风险,希望大家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到以下几点,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当前银行转账等电子支付方式发展迅速,自然人间的借贷,常基于朋友、亲戚等关系直接进行转账交付,时常省略书写借条等书面凭证的环节,从而经常发生双方关系破裂时,借款人矢口否认借款的情况。债权人基于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尤其涉及较大借款金额时,应当要求借款人出具有借贷合意的书面凭证,应借款人要求转账至他人名下账户的,应当注明,且有可能的话,要求出借账户行为人进行签字确认。若未书写借条等书面凭证的,可以在转账时进行详细备注,如转账至他人账户名下,备注“应A要求转账借款XXX元至B”等,以便在借款人否认时,还能寻求出借账户行为人不当得利的救济途径。
作为出借账户行为人,减少风险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出借个人账户给他人使用。如果出借账户的,建议签订书面合同,将借用账号的名称、转账金额以及承担责任等进行约定,并且保留在账号款项流转交接时的书面证据。

律师简介
王倩律师,山西弘韬律师事务所综合事业部实习律师,中共党员,参与办理多起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案件。秉持“敬业、精业、专业”的服务态度,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
相关资讯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3-05-30
35
2023-05-30
45
2023-05-30
170
2023-05-30
54
2023-05-30
31
2023-05-30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