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韬文苑丨关于党员、公职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酒驾、醉驾的危害后果
2023-04-25
900
2021年7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2021年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各类犯罪1102975人,从起诉罪名看,排在第一位的是危险驾驶罪173941人,同比上升54.6%,占案件总体量的15.7%。自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危险驾驶罪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罪,案件量也在逐年上升,酒后驾车所引起的危害后果不得不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尤其对于党员、公职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人员而言,酒驾、醉驾成本更加高昂。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就属于酒驾,达到80mg/100ml就属于醉驾。
饮酒驾驶=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1000-2000元罚款+一次记满12分。
再次饮酒驾驶=10日以下拘留+1000-2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
饮酒和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身禁驾。
醉酒驾驶=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
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八条,党员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其他违法行为,视情节给予警告至开除党籍处分;
酒驾的,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党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醉驾的,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当被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法院判处免于刑事处罚,党员的行为应当定性为涉嫌犯罪行为,并给予党纪重处分,即撤销党内职务以上的处分。《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党员犯罪,被判处主刑(含宣告缓刑);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的有期徒刑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政务处分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公职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公职人员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酒驾的,《政务处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监察机关可以根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和情节,经立案调查核实后,给予政务处分。
醉驾的,《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公职人员因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于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和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公职人员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原则上都应当予以开除,但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形,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恰当的,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后,可以给予撤职。
另根据《关于公务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公务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的工资待遇处理:(一)公务员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期间,停发工资待遇,按本人原基本工资的75%计发生活费,不计算工作年限;(二)公务员被刑事拘留在逃或批准逮捕在逃的,停发工资待遇;(四)公务员受到刑事处罚,处分决定机关尚未作出开除处分决定的,从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取消原工资待遇。
2、公务员退休后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的退休费待遇处理:(一)公务员退休后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期间,停发退休费待遇,按本人原基本退休费的75%计发生活费。(二)公务员退休后被刑事拘留在逃或批准逮捕在逃的,停发退休费待遇。(三)公务员退休后被行政拘留期间,停发退休费待遇,按本人原基本退休费的75%计发生活费。期满后,按2%降低基本退休费。(五)公务员退休后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拘役被宣告缓刑、有期徒刑被宣告缓刑期间,停发退休费待遇,按本人原基本退休费的60%计发生活费。刑罚执行完毕或缓刑考验期满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按40%降低基本退休费,补贴按办事员确定。(六)公务员退休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从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取消原退休费待遇。刑罚执行完毕后的生活待遇,由原发给退休费的单位酌情处理。
公职人员包括:(一)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酒驾的,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严重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可以给予警告或记过初犯。
醉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醉驾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受刑事处罚实行向所在单位告知制度的通知》的规定,办案机关对涉嫌犯罪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的,应当在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五日以内告知其所在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行政拘留的,参照本通知执行。
上述便是党员、公职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人员酒后驾车涉嫌酒驾、醉驾的后果,不仅会受到行政、刑事处罚,还将影响自己的工作、影响家庭,当谨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相关资讯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3-05-30
35
2023-05-30
45
2023-05-30
170
2023-05-30
54
2023-05-30
31
2023-05-30
52